一批短视频账号被严处!网信部门亮剑整治网络乱象
2025-07-21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凭借其便捷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形式,迅速成为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重要渠道。然而,随着行业快速发展,虚假摆拍、低俗炒作、恶意营销等乱象也频频出现,严重污染网络生态,损害公众权益。针对这一情况,网信部门持续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近期又依法依约处置了一批违规账号,彰显了净化网络空间的决心。
虚假摆拍、悲情营销:消费公众善意 部分短视频账号为博取流量,刻意编造虚假剧情,利用公众同情心进行违规营销。例如,哔哩哔哩账号“万事顺遂1未来可期”、快手账号“农村姐妹”等,批量发布“全家身患重病”“被家庭抛弃”等虚假内容,打造悲情人设;小红书账号“Y鲜生”“大姐荔枝园”则打着“助农”“扶贫”旗号,编造悲情剧本引流变现。这些行为不仅误导公众,还挤占了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资源,损害社会信任。
散布谣言、扰乱秩序:挑战法律底线 网络谣言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抖音账号“是小念哦”自导自演“在成都自杀去世,生前遭勒索”等虚假信息,引发网民热议;小红书账号“商业交易税费咨询冰老师”、快手账号“QQ秀丽东方”恶意编造火灾、洪水等虚假警情,扰乱公共秩序。此类行为不仅违反平台规则,更可能触犯法律,网信部门已对相关账号采取关闭措施。
虚假人设、诱导消费:收割流量牟利 部分账号通过包装虚假身份,诱导用户消费或投资。小红书账号“李子”“强少(可合作创业)”虚构“社会名流”“成功人士”人设,夸大个人经历吸引关注;快手账号“济南高人”以“中医养生高人”为噱头,向老年人推销高价“养生用品”35。这些行为不仅欺骗消费者,还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网信部门已依法处置。
AI换脸、冒用身份:新型网络诈骗 随着AI技术发展,部分账号利用“换脸”“变声”技术冒充他人,实施诈骗或引流。微博账号“F0胡大”、抖音账号“两个娃儿妈妈”等冒用他人身份,骗取粉丝信任后推销商品或服务46。此类行为不仅侵犯个人权益,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网络诈骗,平台已加强技术识别并封禁相关账号。
低俗内容、无底线博流量:挑战公序良俗 部分账号为吸引眼球,发布违背社会道德的内容。微信视频号“岩岩爱海带苗”、抖音账号“赵*冉”等发布“深夜护送陌生女孩回家”等摆拍剧情,刻意制造争议;小红书账号“莱奥微剧场”渲染家庭矛盾,煽动网络戾气;快手账号“琳琳阿”则聚焦女性特定部位拍摄低俗视频。这些内容不仅污染网络环境,还可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网信部门已予以严厉打击。
夸张标题、虚假宣传:误导用户决策 部分账号利用耸动标题博取关注,内容却与事实严重不符。小红书账号“川哥谈养老”、哔哩哔哩账号“BLACKSTA**X”等使用“曝光惊天内幕”“揭露行业骗局”等夸张文案,诱导用户点击后推销产品或服务。此类行为不仅损害用户权益,还破坏平台内容生态,网信部门已要求平台加强审核,并对违规账号进行处罚。
持续治理,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网信部门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对短视频领域的监管力度,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完善技术识别手段,从源头遏制违规内容传播。同时,呼吁广大网民提高辨别能力,积极举报不良信息,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此次专项行动的开展,不仅是对违规行为的震慑,更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引导。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短视频行业在规范中持续繁荣,真正发挥其正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