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所在页面: 网站首页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网云事件 行业新闻 视频专区

传统媒体在短视频浪潮中的转型与突围

2025-07-21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短视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形态。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短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56分钟,远超其他媒介形式。这一趋势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转型的机遇。面对用户注意力碎片化、传播渠道多元化的新环境,传统媒体如何突破困境,在短视频时代找到生存与发展之路,已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核心命题。

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传统媒体在短视频浪潮中遭遇的困境是多维度的。首先,传播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从单向权威输出转向多向互动参与。过去,传统媒体凭借专业采编能力和渠道垄断掌握话语权,形成"媒体说、受众听"的单向格局。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打破了这种垄断,使普通用户也能参与内容创作,甚至在某些热点事件中比主流媒体更早发声。例如重庆山火期间,大量现场视频由市民拍摄上传,倒逼主流媒体跟进报道。 

其次,算法推荐机制重塑了内容分发规则。短视频平台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动态调整内容分发,形成"信息茧房",使传统媒体无法再依赖固有渠道影响力,必须适应"流量至上"的新规则。这种变化导致部分传统媒体为追求流量而降低内容标准,生产大量五要素残缺的"新黄色新闻",如去年的"巴黎作业本事件",多家媒体未经核实就转发自媒体编造的内容,严重损害了专业媒体的公信力。 

此外,传统媒体还面临人才结构老化、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部分资深记者难以适应快节奏的新媒体环境,对短视频剪辑、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掌握不足,产生强烈的"本领恐慌"。同时,资金和人才瓶颈也制约了传统媒体自主技术研发的能力,使其在技术应用上处于被动地位。 

成功转型的实践路径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一些传统媒体通过积极拥抱变化,探索出了成功的转型路径。这些案例表明,专业媒体的核心价值——真实、客观、深度——在短视频时代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变得更加珍贵。 

内容创新是转型的核心。河南广电的"大象新闻"通过重构短视频新闻的表达方式,在B站平台实现爆发性增长,粉丝数超过165万。其成功关键在于将专业新闻标准与短视频特性有机结合:一方面采用"一秒留人、信息直给、细节制胜、情感共鸣"的爆款定律;另一方面坚守新闻真实性,如对"天价耳环"事件的连续16条追踪报道,既满足了公众知情权,又展现了媒体的专业态度。央视《新闻联播》的短视频账号"联播一瞬"则创新时政新闻表达,将严肃内容转化为适合移动端传播的形式,拓展了传统节目的受众群体。 

技术赋能为转型提供支撑。新华社成立AIGC视频生产实验专班,每周生产150-200条AI生成视频,总浏览量破5亿次8。这种"AI生成—人工审核—二次创作"的生产机制,既提升了效率,又保证了内容质量。大众新闻客户端则利用AI技术推出《先贤奇旅记》系列短剧,让历史人物"穿越"到现代场景,以故事化方式传播文化内容,单条全网流量达50万+。 

矩阵布局扩大传播影响力。三湘都市报·犇视频实施"擦亮品牌、聚流变现、垂直深耕、机制革新"战略,明确各平台差异化定位:微博冲击全国前十强,微信公众号构建深度内容体系,视频产品力争评优1。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看看新闻"矩阵采用"中央厨房"模式,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分发,日均全网传播量达2亿。 

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建议面向未来,传统媒体在短视频领域的转型需要更加系统化和战略性的思考。

以下是几条关键建议: 深耕垂直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姜协军社长在三湘都市报调研时强调,要"精准定位'去地域化的都市类正能量媒体平台',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抢占发展赛道"。媒体可聚焦政务、民生等垂直领域,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如辽宁丹东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萍专注抗美援朝口述史,5年采访700余位老战士,形成珍贵的史料档案。 

强化人机协同,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传统媒体记者需要从"技术恐惧"转向"技术驯化",将专业经验与AI工具结合。如利用语音转文字加速采访整理,借助生成式AI生成初稿框架,在保持内容深度的同时提高产出效率。但必须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防止技术滥用损害公信力。 

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大众新闻客户端探索"内容+服务+商业"生态体系,在文旅、茶文化等领域开展精细化运营。传统媒体可借鉴这一思路,跳出传统广告模式,通过知识付费、电商导流、IP授权等方式拓展收入来源。 

培养全媒人才,重塑核心竞争力。媒体需要实施"专家型记者培养计划",构建智库型采编团队。同时鼓励记者向"视频多面手"转型,如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雷蒙通过直播互动积累350万粉丝,短视频播放量达5.6亿9。这种"人在哪,镜头就到哪"的新型记者模式,代表了行业人才发展的方向。

抖音探店类属于哪种类型的短视频?
人民网评:呵护清朗“视界”,对短视频恶意营销说“不”!
让我们更近一些,你可以 马上拨打企业专线客服顾问正在在线等您 400-834-9099
联系方式如下 我们期待着与您公司的合作
  • 电 话:400-834-9099
  • 微 信:15046465557
  • 邮 箱:403230387@qq.com
  • 地 址:佳木斯市中山路远大写字楼9层
也可以留言给我们 我们期待着与您公司的合作
关注我们 记得关注我们哦
  • 公众平台公众平台
  • 网云官网网云官网
  • 网云小程序网云小程序
  • 关注抖音关注抖音
热门搜索词:
版权所有:佳木斯网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黑ICP备19006488号